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3
1

上一回我們已經能用 AI 抽取出不同角色關心的重點,像是「主管在乎什麼、工程師在乎什麼、客戶又在乎什麼」。但這樣的產出,終究還只是文字,屬於不具視覺說服力的基礎食材。

真正要上戰場的場合,需要的並不是一份 Word 文件,而是會議室裡的投影片。於是你還是得花時間排版 PPT,或求助於設計師鄰兵,然後祈禱她今天心情好願意幫你。

另外,PM 的角色常常凡事都得事必躬親:

  • 早上要對老闆報告 KPI,「這專案對營收有沒有幫助?」
  • 下午帶著簡報去跟客戶提案,「這能不能解決痛點?對他有什麼好處」
  • 傍晚還要跟工程師確認技術細節,「API 怎麼串?登入驗證怎麼做?」

如果只用同一份簡報,就想「一稿多用」,結果就是誰都不滿意:老闆嫌你沒講到重點,工程師覺得你只會空話,客戶則是一頭霧水你來幹嘛。

就算你平常都吃乖乖,認真地分頭製作三份簡報,但只要核心的 PRD 文件一改動,這三份投影片就得全部重做。多少個夜晚,就這樣在反覆修訂中,只有星星知我心的辛酸旋律。

這篇文章要解決的,就是如何善用 Gamma 這個工具,將我們前一篇辛苦整理出的各角色關心重點,從同一份核心文件「延展」出多份「不同側重」的簡報。如此一來,無論在任何會議現場,都能安心地精準表達主訴。

Gamma 的特色與在這套工作流中的定位

Gamma 是什麼?

一句話說明就是:它是自動排版的簡報生成器,把條列文字直接轉成投影片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zE4fT2Pxiw.png

我曾深度使用過不同的簡報工具,發現它們雖然有類似的地方,但彼此有細微的差別:

  • PowerPoint:給你一片白紙,什麼都要自己畫。它有許多已架構好的元件及佈局,但大多都很醜。(抱歉了,微軟乾爹)
  • Canva:幫你準備好模版,有許多漂亮的元素可使用,你也可以自由調整,但你還是得挑、得改,會花上一些時間。
  • Gamma:直接吃你的大綱,吐出結構完整的簡報,甚至還幫你挑好主題樣式。(當然,缺點就是模版味有點重)

第一次用 Gamma 的感覺,很像是突然有一位貼心的帥哥設計師 (我絕對不是在說我自己),幫你把散落一地的便利貼想法減起來並排整好、歸納成一頁頁投影片,還自動幫你換了專業的模板。當然,它不會取代你的判斷,但至少省下大量格式調整這種又無聊、又耗時的工作。

它在新工作流所扮演的角色

整理一下,Gamma 的特色是:

  • 自動排版設計:省去美編時間。
  • 快速再生:調整大綱後可再重新生成,不用重新切格線。
  • 多種輸出:直接分享線上連結,或匯出 PDF 帶去會議。

和前幾篇文章我們提到的幾個工具,在這個新工作流中的分工不同:

  • NotebookLM:稽核「內容正確性」,沒有幻覺
  • Perplexity:補充「外部環境最新資訊」,例如法規要求或競品分析
  • ChatGPT :協助你「角色調對,換位思考」
  • Gamma:確保簡報不僅針對特定對象設計,同時兼顧你的「面子」與外觀品質

換句話來比喻:前面三個主廚合作出來的東西,就像是廚房裡的純淨好食材,而 Gamma ,就是能幫你實作好擺盤的菜,讓你好上桌。

最近迷上 Disney Plus 的大熊餐廳,結果什麼都用廚房來比喻 (不過這部片是真的好看,大推推)

文件轉簡報的新工作流

概念說明完畢,接下來就帶大家實際走一遍新的工作流程。

Step 1:產出角色重點(ChatGPT)

在把資料丟給 Gamma 之前,先用 ChatGPT 拉出三個版本:主管、工程師、客戶 (詳細方法於 <一份核心,三個變體:NotebookLM × ChatGPT × Perplexity 的表達力工作流>)。

這很關鍵,因為如果直接丟整份 PRD 給Gamma,它只會生出乍看不錯的「混搭簡報」,看起來頁數很多,卻沒有對到觀眾關心的點。 (aka. 聽君一席話,嗯…如聽一席話)

這些 Prompt 並不難,因為現在的 ChatGPT 已經具備高度智慧,前篇有說明過,像這樣下指示就可以了:

  • 「請先思考主管會在乎的事情,幫我轉成一份簡報重點。」
  • 「請先思考工程師需要知道的細節,幫我轉成他們會關注的重點,我要製作簡報用。」
  • 「請先思考客戶最想知道的,幫我轉成提案重點,我要拿來製作簡報用。」

Step 2:丟進 Gamma

把產出的不同側重的簡報大綱貼進 Gamma,就像餵它一份食材清單。

  • 輸入格式建議用條列或 Markdown,因為結構越清楚,Gamma 的生成就越貼近你的預期
  • 大綱至少要有 6–8 區塊,如果只給三行字,它會很熱心地幫你腦補成 20 頁「看似漂亮的廢話」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bwpvY5TmAd.png

設定頁數範圍也很重要:

  • 主管版:建議控制在 5–8 頁,內容精煉有力。
    主管時間有限,需要簡潔明瞭、便於快速決策的簡報。
  • 工程師版:建議規劃 12–18 頁,內容需涵蓋技術細節。
    若對技術細節掌握不足,可先用 Perplexity 補充相關資訊後再放入 prompt。
  • 客戶版:建議控制在 10–12 頁,頁數適中,既能完整呈現重點,也方便引導客戶討論後續合作的可能性。別忘了加上公司簡介與聯絡方式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tKnzDQtFsU.png

Step 3:人工調整細節、把關

Gamma 生成的簡報通常已有七、八十分,但還需要你動手調整:

  • 換主題:主管簡報適合乾淨簡潔的模板;工程師版適合暗色系(護眼?),或有技術感的風格;客戶版則要偏商務或 Pitch Deck 風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DlheAMp3dj.png

  • 必要時刪掉頁數,或把一頁內容拆成兩頁,避免資訊密度過高。

    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e4UEC8ddNh.png

  • 插入圖表或圖片,讓抽象的 KPI 和技術需求變得更直覺好聯想。

    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68PPHbpyrP.png

這一步有點像是把半成品料理「擺盤 + 加調味」,讓它真正準備好能上桌。

Step 4:輸出與版本管理

最後就是輸出了:

  • 你可以直接匯出 PDF,或分享 Gamma 的線上連結。後者的好處是內容會自動更新,免去了不小心寄錯版本的囧境。
  • 存回 Notion:不要小看這一步,把生成好的投影片存檔,避免每次改一點就浪費一次 AI 點數重新生成。
  • 版本對齊:PRD v2 → 主管簡報 v2、工程師簡報 v2、客戶簡報 v2,確保輸出一致,不會出現「簡報還在講 A,但文件已經更新到 B」的尷尬情況。 (或是只要你不尷尬,尷尬的就是別人^^)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DDuQGAsTE8.png

案例示範:SSO 三份簡報

延續「導入 SSO 帳號單一簽入」的案例,我將示範如何轉換成三份不同角色的投影片大綱,餵給 Gamma 讓它來擺盤。

高層主管版(5–8 頁)

Prompt 範例

請根據以下大綱生成一份「導入 SSO 專案報告及請求」(8頁)。
對象是我方高層主管,訴求是請求批准。
內容聚焦 KPI、商業影響、決策需求,去除技術細節。

##投影片結構##

封面:導入 SSO 專案報告及請求
目標與 KPI:
- 登入相關客服工單下降 30%
- 首登時間縮短至 <30 秒
- 留存率提升 10%

商業影響:
- 客服成本每年節省 15 萬
- 註冊完成率與首購轉化率提升
- 合規風險降低(標準 OAuth2 流程)

進度與里程碑:
- Q3 完成 Google / Apple SSO 導入
- 試點階段:2 週內 1,000 用戶

風險與對策:
- 技術相容性(Apple ID)→ 測試計劃中
- 開發人力不足 → 需額外支援 2 人

決策清單:
- 是否批准額外人力
- 是否核准預算 50 萬

生成後的畫面大概會是:大字 KPI,三個亮點數字清楚列出,幾張簡單的時間軸、要點羅列等等,最後一頁則是「決策請求」。這就是主管要的:快速理解,快速決策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eFq8pOcMha.png

工程師版(12–18 頁)

Prompt 範例

請根據以下大綱生成一份「導入 SSO 需求說明」(18 頁),
對象是我方要實作的工程師們,內容聚焦技術架構、模組拆解、驗收標準。

##投影片結構##

封面:導入 SSO 需求說明(工程師簡報)
系統架構圖:
- OAuth2 串接(Google / Apple)
- 舊帳號與新帳號綁定流程
- Token 管理與刷新策略

模組拆解:
- 登入頁面前端調整
- 後端驗證 API
- 帳號合併模組
- 錯誤處理模組

驗收標準:
- 成功率 ≥ 99%
- P95 登入時間 ≤ 3 秒
- 異常流程覆蓋率 ≥ 95%

技術風險:
- Apple ID 相容性
- Token 重放攻擊
- 多設備登入同步

非功能性需求:
- 資安(OAuth2 標準、隱私條款)
- 效能(同時並發 10k 用戶)
- 可維護性(模組化程式碼)

簡報生成後,通常在「頁面」層級上已經清楚拆分出系統架構和模組內容。不過,由於 Gamma 尚未支援精確流程圖繪製,這些架構圖和模組圖仍需自行補充(例如利用 Whimsical 重新繪製更精確的圖表)。即便如此,這樣的初步成果已經大幅節省了我們的時間。

要提醒的是,對工程師而言,簡報的華麗外觀並不是重點,真正重要的是內容能夠對應到 Jira ticket 的需求來源,方便他們實際執行。

客戶版(10–12 頁)

Prompt 範例

請根據以下大綱生成一份「導入 SSO 專案提案簡報」(12 頁):
對象是客戶,內容聚焦痛點、方案價值、導入計畫。

##投影片結構##

封面:導入 SSO 專案提案簡報 + 偉哉甲方爸爸股份有限公司
客戶痛點:
- 用戶常忘記密碼 → 首登流程超過 2 分鐘
- 客服處理重設密碼 → 成本高、等待時間長
- 首次轉化率偏低

解決方案(SSO:Google / Apple):
- 一鍵登入,免記密碼
- 舊有會員自動綁定,避免重複帳號
- 符合隱私與合規要求

價值主張:
- 客服工單下降 30%
- 首登時間縮短至 30 秒
- 留存率、轉化率提升

成功案例(同業參考):
- A 金融導入後:客服量下降 25%
- B 電商導入後:註冊完成率提升 18%

導入計畫:
- 2 週 PoC 試點:1,000 用戶
- 評估指標:客服量變化、登入成功率
- 成功後全面導入

使用 Gamma 生成的客戶版簡報,看起來就像專業顧問公司出的 Pitch Deck:一開始先把痛點放大,接著馬上亮出方案和價值主張,再補上同業案例,最後給出導入計畫。這樣的結構,客戶聽起來更容易點頭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6/201055281UY7BhuGy7.png

Gamma 實戰小提醒

最後,我把這些容易忽略小心法和技巧,整理方便你參考使用:

  1. 控制頁數:主管小於 8 頁、工程師 12–18、客戶 10–12(記得要含公司介紹及我方聯絡人)。如果頁數太長,對象就會失焦;太短則會顯得不專業。
  2. 避免 Gamma 自行腦補:我曾經只輸入三行大綱,結果 Gamma 生成了好幾頁華麗卻空洞的簡報,內容完全偏離我的需求。因此,記得至少提供 6–8 個明確大綱區塊,這樣生成的簡報才會更貼近原意、不流於空泛。
  3. 版本管理:將生成好的投影片存回 Notion,避免因重複生成而浪費點數(尤其是 Gamma 免費點數有限)。這不僅是為了節省資源,更是簡報檔案穩定的重要一環。
  4. 人工更快的情境:如果只是 3–5 頁的簡單簡報(像是每週部門週報),其實手動製作反而更有效率。AI 運算很耗電,適時選擇人工處理,也是一種節能減碳愛地球的做法。
  5. 檢核提醒:Gamma 有時會「過度美化」或加一些不必要的空話,例如「這是全球最具顛覆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」。這時候就要靠自己比對,或用 NotebookLM 來檢查在語意上有沒有跨大不實,或是已偏離原始核心文件。

我們先前整理出的各角色關注重點,其實就像是備妥的食材,而學會如何指揮 Gamma 這位副廚,才能讓這些材料變身為不同側重、精美擺盤的簡報。如此一來,PM 不再只是 PPT 的苦力,而是能設計出有說服力簡報的規劃者。

我們的價值,不在於花多少時間在排版,而在於能否精準地「把對的內容,給對的人,並讓他真正買單」。


上一篇
Day12. 一份核心,三個變體:Notebook LM × ChatGPT × Perplexity 的表達力工作流
下一篇
Day14. 為什麼溝通常失敗?從被動導航到主動選擇框架策略
系列文
重構工作流-在 AI 的夾擊下,泛 PM 職能應該如何生存並且持續提升管理力16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1 則留言

0
vickihsu
iT邦新手 5 級 ‧ 2025-09-19 11:15:21

依照Rson的方法及步驟,實際使用Gamma產出簡報,效果很棒,直接在Gamma上也很容易編輯,圖片也可以依需求請Gamma直接調整,真是太棒了!

Rson iT邦新手 3 級 ‧ 2025-09-19 22:27:09 檢舉

唯一的問題是不夠錢錢訂閱,啊不對,這是我的問題,不是 Gamma 的問題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